尼泊尔学者访藏:越来越多尼泊尔人乐意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华文化

09-05 487阅读 0评论

  中新社拉萨9月4日电 (贡桑拉姆 拉巴卓玛)“跟着中尼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深入展开,越来越多的尼泊尔人乐意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华文明。”尼泊尔我国研讨中心常委牛巴尼博士3日在我国西藏自治区作学术报告时说。

  牛巴尼一行是由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约请的尼泊尔专家学者沟通访问团,他们在该院作了《尼瓦尔人与藏族人的传统友好关系》《“一带一路”(BRI)布景下尼中协作的现状和远景》等学术报告。

  “饺子在尼泊尔叫‘馍馍’,咱们原以为这是尼泊尔本地创造的食物,后来才知道备受尼泊尔人喜欢的‘馍馍’源自我国西藏,是在拉萨经商的尼瓦尔人从西藏带到尼泊尔的。”尼泊尔阿尼哥协会榜首副主席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说,尼瓦尔人与藏族人的传统友好关系,据牢靠记载有500年前史。“‘馍馍’在加德满都的前史也应该有百年了吧。”

  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介绍,尼泊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多种语言和宗教,大部分区域与我国西藏交游亲近。传统友好关系从宗教、商业、艺术、文明等多方面表现。

  “我国长时间高度重视喜马拉雅区域展开和环境保护与研讨工作。”牛巴尼博士介绍,2014年我国—尼泊尔地舆联合研讨中心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特里布文大学揭牌。

  他说,该研讨中心以喜马拉雅山南北坡为研讨区,根据全球气候变化布景,要点展开包含山地灾祸、山地生态与环境监测、山区展开等在内的山地地舆研讨。

  此外,由我国赞助展开的喜马拉雅区域跨境协作研讨,包括地质灾祸、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跨境河流水质监测等范畴,针对南亚区域的温室气体检测、生物多样性检测等展开技术培训。

  牛巴尼称,近年来,尼中人文沟通日益亲近,沟通方式日趋多样化,沟通内容不断丰富,“旅游热”继续升温,出版业和影视业协作不断拓宽,逐步成为两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柱。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8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