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千年历史 传承中华文化

今天 794阅读 0评论

探寻千年历史 传承中华文化

  委员们在陕历博秦汉馆的展品前驻足观看

  □ 记者 闫智 文/图

  从精美的青铜器到高大的汉代古船,从栩栩如生的秦兵马俑到汉代鎏金铜蚕……9月20日,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开展“委员活动日”活动,第一站便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秦汉时期文物,走进展厅,委员们在一盏由雁头、雁体、灯盘和灯罩组成的西汉雁鱼铜灯前驻足观看。

  “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早期的‘环保灯具’。”据工作人员介绍,雁的腹部盛有清水,灯被点亮后产生的烟会顺着雁的颈部进入腹内,最后溶于水,有效避免了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这不仅是一件文物,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尊重,这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省政协委员、陕西世纪华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宇看来,文物不仅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文化自信的源泉。要发挥好政协委员的作用,传承和保护好中华历史文化。

  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出来,委员们乘车来到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

  咸阳古渡作为古代关中地区重要的渡口之一,从秦汉时期的军事要地到隋唐时期的商贸中心,再到明清时期的交通要道,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

  在这里,委员们通过复原的古渡口模型和影像资料,得以一窥古代咸阳渡口的繁华景象,感受古时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繁荣。

  “博物馆依托咸阳古渡发掘遗址而建,走近它,似乎能让人对王维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总经理许超说,咸阳古渡见证了秦汉以来的繁荣与变迁,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相关部门要保护和利用好古渡遗址,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让历史的印记得以传承。

  从历史的长河中回到现实,委员们继续前行,来到清渭楼美术博物馆。

  清渭楼不仅是一座展示艺术珍品的殿堂,更是渭河文化的重要标志。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历代名家的书画作品,委员们在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前驻足,品味着画家笔下的意境与情感。

  “清渭楼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是艺术的宝库,更是教育的殿堂。要充分利用这些艺术资源,让更多学生走进博物馆,了解和欣赏传统书画艺术,不断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就如何传承历史文化,省政协委员、延安大学副校长王延峰表示,要发挥好委员的桥梁作用,促进学术界、文化界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讲座、研学和展览,让更多人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主任薛建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委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在参政议政中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为我省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9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