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牧民 移动的“赤色堡垒”

09-05 469阅读 0评论

北疆牧民 移动的“赤色堡垒”

  图门在边境线上巡查。受访者供图

北疆牧民 移动的“赤色堡垒”

  王玉发巡边期间对铁丝网进行加固补葺。受访者供图

  夏末秋初,阿尔山目光所及,只此青绿。天野苍莽,阳光穿破云层投向大地,洒在连绵不停如绸缎般的丘陵草原上。

  驱车向中蒙边境线进发,驶过弯曲的小路,扎进这片绿色的最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山坡,老远望去,山坡中心用石头镶嵌了8个大字,“爱边、护边、守边、强边”。

  草坡脚下,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当地,正是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天池镇护边员、党员中心户王玉发的家。

  王玉发本年67岁,巡边守边20余年。

  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放牧回来。虽然寓居的牧场不通网络、信号弱小,全赖一台对讲机与外界沟通,但王玉发却是个善谈的人,尤其是提起巡边作业,更是自己打开了“话匣子”,唠起了戍边的日常。

  坐落兴安盟西北部的阿尔山市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98公里。其间,王玉发担任巡查的边境线有25公里,途经4个界碑。在这儿,每一条河流、每一片土地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

  清晨,王玉发背上装有望远镜、钢钳、锥子的工具包,早早地动身开端了一天的日子劳动。有时候,他一边放牧一边骑马巡检,有时候,则开车在边境线上眺望。多年来的经历,让王玉发对边境管段一切灵敏地段、通道一目了然,边境前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夏日是巡边使命较为深重的时节,“最近采野菜的人多,为避免有人跳过铁丝网,咱们要提早做好防备作业”,王玉发介绍,最近的边境线离他的家仅有3公里。20余年行走在护边路上,铁丝网破损,他手持钢钳一丝不苟地加固补葺;界碑脏污,他小心谨慎地擦洗;碑号褪色,他掏出工具包里的红油漆细心描画……每一次巡边,王玉发都将沿途的状况具体记录下来。铁丝网旁原本没有路,被王玉发和其他巡边队员铢积寸累踩出了一条路。

  “这条巡边路,我要走到走不动停止”,倾慕倾力为边境地区安全安稳“放哨放哨”,这是王玉发的朴素心声,也是边境线上一切护边员的热诚愿望。

  作为祖国的“北大门”,内蒙古自治区有4200多公里边境线、36万平方公里边境办理区。为看护祖国北疆的安全安稳,一代代牧民扎根在此,构筑起人人是岗兵、家家是哨卡、村村是堡垒的赤色边境线,不断传承续写着为国戍边的年代故事。

  跨过一个世纪之后,“蒙古包哨卡”图门家的故事仍在贝加尔湖畔连续。

  图门是呼伦贝尔边境办理支队的护边员,家住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贝尔嘎查。顺着他家蒙古包望去,不到500米便是中蒙鸿沟。从图门的爷爷开端,他们一家祖孙三代护卫在这儿,看护着由8块界碑连成、长达60多公里的边境管段,累计巡边10万余公里。

  图门的爷爷巴日哈萨巴达是当地最早一批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牧民。其时,中蒙鸿沟的巡边使命重,巴日哈萨巴达自动找到边防官兵,提出想参加护边部队。尔后,越来越多的蒙古族大众和巴日哈萨巴达相同,连续成为护边员,在边境一线职责巡查。

  赤色的血脉流动在图门宗族的心里。1985年,刚满18岁的图门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武士,1990年荣耀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退伍后,铭记“一定要守好这片草原”的家训,图门回到草原,从垂暮的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家中第三代“护边员”。

  护边员的职责便是看护好界碑以里的一草一木。在他们心中,界碑便是国家的标志,神圣不可侵犯。

  让王玉发形象最深的,是一次雪天巡查。他在边境线上发现一串脚印,上前一摸脚印上的雪硬硬的,显着是有人刚刚从这儿走过,他马上扔下羊群骑马上山追去,终究帮忙伊尔施边境派出所捕获妄图偷越国(边)境人员。

  近两年的一个冬天,界河冰冻,天然屏障的消失,简单导致家畜越境。那次,图门正在牧场放牧,接到贝尔边境派出所电话,得知有十几头骆驼在中蒙边境寻食,随时或许越境。他顾不得安排自家羊群,马上奔向边境线。途中遇上白毛风,凭仗多年巡边经历,图门敏捷确定了骆驼群行迹。当他帮忙民警将骆驼群驱离边境回来牧点时,才发现自家的羊被暴风雪吹丢了几只,他说:“羊丢了几只没啥,边境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本年是图门成为护边员的第34个年初。几十年来,图门巡边风雨无阻,累坏了8匹马、骑坏了6辆摩托车,而他担任的边境管段从未产生过人畜越境作业。

  本年,是王玉发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第40个年初。他把巡边守边当成自己的作业,巡边过程中救助迷失大众70余人次,救助受伤野生动物76只。

  跟着内蒙古自治区继续深化“五边举动”,厚实推动“北疆底层党建长廊”建造,作为一名底层党员,图门和王玉发两位戍边人不断拓宽护边员岗位职责,在新年代肩负着引领乡民增收致富、生态环保演示、社情民意搜集、对立胶葛调停等重担。

  图门在巡边之余,最常做的作业便是策马往复各个戍边点位之间,为新入职的护边员解说守边护边技术和注意事项,带领牧民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慢慢地,图门一家三代戍边的业绩在草原上传达开来,当地越来越多的牧民自动申请参加护边队。现在,结合边境嘎查村实践,呼伦贝尔市建立“赤色堡垒户”680余个,吸纳护边员1190名。

  自从当上了护边员,他们的日子就不再只要小家,心里装的是周边的牧民,一心一意为我们处理急难愁盼。

  有一次,图门配偶得知一位牧户家的515只羊丢掉后,深夜到边境邻近寻觅,总算找到了行将跳过边境的羊群,两人赶忙联络丢羊的户主,终究把羊群安全带回家。图门还协助建档立卡户代养羊,带领嘎查牧民组成合作社,在集约化、现代化、生态化饲养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究,积累了丰厚的经历,成为强大嘎查集体经济、带领牧民致富的带头人。

  王玉发被牧民们认作边境线上的“特邀调停员”,他在牧民们中有威信。近年来,边境牧民因牧场产生胶葛的事时有产生,王玉发及时学习最新法律法规,协助牧民们调停对立胶葛。

  每一座蒙古包便是一座哨卡,护卫着千里边防;每一个牧民便是一个岗兵,为伟大祖国放哨。

  近几年,党和国家给予“北疆赤色堡垒户”和护边员的方针补助和待遇不断提高,也为他们配发了棉衣、望远镜、对讲机、夜视仪等巡查配备。图门慨叹,从石头路到柏油路,从步行难行到策马巡边,再到摩托车巡查,从彻底依托人力到配备信息化电子化配备,“护边作业也逐渐走向了现代化,护边员也越干越有劲”。

  2019年,王玉发正式参加阿尔山天池镇护边员部队。他自购资料,用1000余块石头在家对面的草坡上堆砌出“爱边、护边、守边、强边”8个大字,他期望为戍边作业再做点什么,他说:“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有这样的职责心,有这样的爱国热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尚君 来历: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6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